本报讯(记者赵梦飞)可进棚作业的新款拖拉机“大棚王”、一次收获数十个包心菜的收获机、可喷洒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在近日刚结束的全市2018年春耕备耕“五联五送”服务月活动上,以“农业+机械化”为主题的现代农业装备展示区尤为引人注目。
“和往年相比,今年农业‘机器换人’现场会展示的农机设备针对不同用途,品种也更齐全。比如新款的拖拉机大棚王,普通拖拉机无法进蔬菜大棚作业,但它可进棚翻耕、起垄、开沟,马力更大,不易打滑。”区农林局农机总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事农业机械服务已有10余年的源东乡星红星家庭农场负责人吴经济在现场观看了无人植保机演示,询问后当即想买一台无人植保机。“给农作物喷洒农药一天需要10个人左右,用上植保机,2个人就能搞定,工作效率很高。”他还高兴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人一天的用工成本是200元,忙得时候要300元,一个春耕时节下来,大概能省下5万元。尤其是实行中央财政补贴后,原来市场价8.3万的无人机现在只需5万多元,一个春耕时节的用工费就能省下一台“高科技”。
据悉,此次“五联五送”活动将从今年3月开始持续到4月底。在服务月内,全市农业部门将形成联村、联社、联企、联场、联户的“五联”局面,并集中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的“五送”服务,将各项惠农政策、先进科技、放心农资、实用信息、服务措施等送到农民手中。
除了吴经济有一本账,全区农业发展也有一本大帐。近年来,区政府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连续出台购置农业机械补助政策,对农民购置农机具给予最低30%的补助。截至去年底,全区拥有农业机械3.24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19.99万千瓦。
据了解,去年我区共购置各类可补助农机具320台(套),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63万元,新增动力1344.4千瓦,受益户数达310户,极大调动全区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农业机械的热情,有效促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综合产能的提升。在新制定的《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推进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指出了2018年的工作计划:计划完成机械化栽植面积1000亩以上,推广新型农机装备500台(套)以上,确定创建1个“机器换人”示范乡镇和2个“机器换人”示范基地的目标,力争通过省市考核验收。
不但要增强农机“硬实力”,也需提升农民自身“软实力”。去年,区农林局共组建农机维修流动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示范服务组织等多个农机服务点,并辅以现场培训会、演示会等不同方式,手把手教农户使用、维修农机具,将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
就在3月15日早上,区农林局还邀请了金华市农科院、特产站、蔬菜办以及20余家农资公司在孝顺集镇的孝顺商场开展“法规科技宣传暨放心农资下乡”服务。本次活动共开设农林产品咨询、农机安全咨询、农业惠民政策咨询、新技术咨询等12个咨询栏目,共吸引了约3000名来自孝顺以及周边集镇的农户,为约400位农户提供农机技术服务,为260余位农户提供法律援助,有效补齐了我区“有机难用”的短板。另外,全区3家农机供销企业已备好高性能农机具300余台(套),有效防止“无机可用”的局面,保障农户春耕正常生产。